全部文章專區

揭開心理治療的迷思

現代社會講求速效,各式活動都想瓜分你的一點注意力,我們好像連一刻都無法好好靜下來體驗與思考...
近來政府推行健康促進方案,供不應求,有意願嘗試的朋友或許可以先了解常見的迷思~

<關於心理治療常見的迷思>

迷思一:心理治療可以快速見效

許多人期望透過心理治療迅速解決問題,但實際上,心理治療需要時間來見效。就像改變生活習慣或建立新技能一樣,這需要持續的努力和耐心。
尤其這些舊習慣是以 "年"計算呢!

迷思二:心理治療與看醫生一樣

心理師與醫生的角色不同。醫生通常透過藥物治療生理疾病,而心理師則透過談話、行為介入等方式來幫助來訪者處理心理和情緒問題。

迷思三:只有嚴重心理問題才需要治療

心理治療並非僅適用於嚴重心理疾病。不論是日常生活中的壓力、情緒困擾,還是重大生命轉折點,心理治療都可以提供幫助。

迷思四:心理治療只關注過去

雖然理解個人的過去經歷對治療有幫助,但心理治療同時非常注重現在和未來,幫助來訪者改善當下生活並為未來做好準備。

迷思五:心理治療師會告訴你該怎麼做

心理師的主要角色是提供支持和引導,幫助來訪者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,而不是直接給出解答或指令。或許你會懷疑"那我就自己想就好了,何必找心理師?"
是的,問題的解決終將由來訪者經過體會與思辯而解決,所以心理師的工作著重於引導來訪者更深刻地體驗與思辯,提供與過往不同經驗。